枫城旧事_第225章 张兴军的改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5章 张兴军的改变 (第1/2页)

第二天早晨,张兴隆穿着猪皮雪地鞋去上学,走路都感觉轻飘飘的。
  同学里穿棉皮鞋的不少,郭堡这边姜泽喜陈亚杰都有,现在自己也有了呢。
  踩在雪地里的感觉都不一样,不用像穿棉乌娄那样要小心别弄湿了。
  冬天学校不用值日,操场整个被大雪盖住了,教室里暖气也不太热,不能拖地,会结冰,也就是放学的时候扫一扫,所以整个冬天上学都不用起大早。
  刘桂新每天吃完早饭就收拾出摊。
  把带车架子从院子里提出来装好轱辘支好,然后把装好箱捂好棉被的货一样一样搬出来摆到带车子上,拿好给顾客准备的塑料袋和称,推着车子出来到十字路口这里。
  没有凳子,冬天有凳子也不敢坐,只能站着一整天。
  也没有任何取暖的办法,只能尽量穿厚一些,棉袄棉裤军大衣棉帽子围脖口罩,能武装的全部武装上,鞋是张清之特意从厂里要的大了几号的翻毛棉皮鞋,里面多垫几层鞋垫。
  没在冰天雪地里长时间站过的人永远也不会知道那种痛苦,寒气顺着脚下慢慢的爬上来,一点一点儿把身体冻僵,疼痛,然后失去感觉。
  只好在原地不停的动,让身体随时处于活动状态,让双脚活动起来以增加热量,即使这样,也不过是延长了冻僵的时间而已。
  好在刘桂新和这几家小卖部都熟了,实在受不了了没人的时候就钻到他们屋子里呆一小会儿暖和一下。小卖部里都烧着炉子。
  这边的小卖部已经达到四家,在马路对面医院那边路口有两家,卖的东西都是大同小异,都是靠熟人回头客维持,月利润甚至比不过上班的工人。
  开这个的都是下片的农业户。
  和刘桂新一样出摊子的还有两家,一个和刘桂新一样卖水果,还有一个卖猪头肉卤味的,这个自由市场也只有这三辆带车子在这维持着存在感了。
  那两家是亲戚,嫂子和小姑子,嫂子姓于,小姑子姓关,全家就是于嫂子的老公在政府上班。
  这年头政府干部的工资低的不如工人,然后还有拖欠现像时有发生。
  ……
  张兴军又打架了,和同班的刘辉。
  刘辉的爸爸是露天建安公司的经理,算是有钱有势的那一批人,家里三个儿子个个能打架惹祸,但都安排了不错的工作。
  老大刘军在农行,司机,老二刘伟在露天,司机,老三小,还在上学。脚下一块铁,到哪都是且,这会儿司机的地位挺高的,是份让人羡慕的牛逼工作。
  85年这会儿考驾驶证要单位推荐政审合格,然后六千多块钱,加上其他费用算一下两年半证下来至少一万多。不过这会儿的司机基本上都是公家单位的,也不用个人掏钱。
  所以没有点关系想做司机那简直就是做梦。关系不够硬都不行,除非是部队驾驶兵转业,也一样得求人托关系往里进。
  老刘家哥仨有着优良的基因,一个比一个帅,身材修长有棱有角的,眼睛会放电那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