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1节 (第3/3页)
想啥?只顺口叮嘱了一句:“你也别告诉二牛,让他再乐呵几天。” 大牛:…… 我不! 兄弟之间,那就必须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消息当然要一起分享。 第二天一早,他就跟二牛分享了这个“美好”的消息。 在两头牛满心绝望凄凉之中,大年三十终于到了。 这天,方氏天不亮就起身去了灶屋,连小杨氏都顾不得偷懒了,妯娌俩齐心协力,整治出了一桌好菜来。 有猪肉有鸡肉,有蛋有汤,还有管够的白米饭! 当然,蔬菜也是有的,白菜萝卜土豆窝瓜…… 还有大牛二牛喜欢的白面饼子,以及窝头最爱的面条。 反正无论南北差异,啥好吃就吃啥呗! 杨冬燕就吃得很是开心,她好久没过这般热闹的年了。这也是没办法,除了她上辈子最后两年已经起不来床之外,就算是前些年,想过一个热闹且全家团聚的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老王爷还在世时,她得跟老王爷一起入宫赴宴。等后来老王爷没了,她也因为生病的缘故,不方便入宫,可那时长子刘谏已经承袭了郡王爵位,就该轮到他和王妃入宫领宴了。 当然,她跟前肯定是不缺孝子贤孙的,可总归感觉缺了点儿啥。再就是,自打王妃当家后,王府内的规矩就越来越大了,像饭不语之类的规矩,就让她相当得不爽。 吃饭为啥不能说话呢?边吃边闲聊多开心呢? 尤其是年夜饭,吃吃喝喝吧唧嘴,聊东家长西家短,再展望一下未来,盘算一下怎么花钱,好好的做一个计划…… 说实在的,这也确实是蛮神奇的。 别人都是思考要怎么挣钱,详细的做挣钱的规划。唯独老魏家思考的却是怎么花钱,先买什么后买什么等等,仔细想想也是挺醉人的。 等饭过三巡,杨冬燕还说呢。 “大牛二牛,等初二回门那天,你俩就都带着媳妇回趟娘家。回来后就可以准备准备出门了,最迟初五,就走吧!” 两头牛差点儿汪的一声哭出来。 “娘啊!就不能过完正月再出去吗?起码也该叫咱们过了元宵节再出门吧?” 大牛一脸的不敢置信,二牛则已经完完全全傻眼了。 杨冬燕打了一个响亮的饱嗝,随后才一脸慈母笑的看向两头牛:“乖儿子,好好挣钱,娘就不努力了,等着你俩养我。” 道理都懂,但很委屈。 “不知道我上辈子的儿子儿媳在干啥呢……”杨冬燕低声喃喃着,没叫其他人听到。 她琢磨着,因为还在孝期当中,今年刘谏夫妻俩应该不用入宫领宴了。也就是说,没了她,那帮小兔崽子倒是可以过一个团圆年了?有点儿不是滋味。 杨冬燕哪里知道,这会儿永平王府里是阴风阵阵。 理论上来说,守孝期间是拒绝一切访客,也不会去别家做客的。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的,别家是不会故意上门触霉头,可刘氏族亲呢? 老王爷和杨冬燕的至亲都没了,可远亲还是有的,早年还有不少同乡来投奔他们。因此,在南陵郡有不少依附着永平王府生活的族亲们。 他们倒是不避讳这个,横竖老太妃是过完了六十大寿后才过世的,那就是正常的寿终正寝,有啥还忌讳的? 于是,各家就派了代表上门,表示相当愿意跟刘家人一起度过老太君刚走的头一个新年。 兄弟二人非常感动,命人多摆了几桌,酒肉是不可能有的,但族亲们本就不是奔着吃食来的,因此并不介意。 大过年的,两桌的大老爷们都哭成了泪人,纷纷回忆起了老太君生前的点点滴滴,真情实感的怀念起了老太君。 ——老太太什么都好,就是走得太早了! ——是啊,福都没享够,人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