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他富可敌国_王妃他富可敌国 第15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王妃他富可敌国 第152节 (第2/2页)

夜,绍城雪灾的消息传入皇宫之后,皇上心情最明朗的时候。
  常言道有人欢喜有人愁,在朝堂上的官员,自然也并不是全都很高兴。
  比如说大皇子一脉的官员,现在就都是一副强颜欢笑的模样。
  倒也不难理解,毕竟被这样生生地分走了一半的功劳,任谁也高兴不起来。
  就连瞬间充盈了不少的国库,也不能让户部尚书展颜。
  然而让户部尚书没有想到的是,让他郁结之事,还并非只有这一件。
  因为皇上心情高兴,今日的早朝完全可以用“风平浪静”来形容。
  眼见着王公公马上就要唱喏出那一句“有事启奏,无事退朝”之时,却见翰林院侍读温大人一个跨步上前:
  “启禀皇上,臣有事启奏。”
  这位从这位翰林院侍读的姓氏便不难看出,这是翰林学士温大人六位公子中的一位。
  事实也的确如此。
  现在说话之人,是温四,温清衍,同时也是温家几位兄弟之中,除了温清霄之外,学问最好之人。
  六年前殿试,被皇上点为榜眼,在翰林任职一年后便自请外放,去做了一名县官。
  两年前回京,便重新回到了翰林院,同时还直接向上升了两级,越过修撰,直接被任命为侍读,可见其手腕与才干。
  就这个升迁的路线,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温大人在为其铺路,准备将自己手中的权柄直接交予四公子。
  所以别看四公子现在身上的官阶不高,但就算是二三品的官员在面对他的时候,依旧非常客气。
  温清霄担任报社负责人一事,秦戮早就已经向皇帝禀告过。
  现下报社募捐有功,皇帝自然就对温家的人看着格外顺眼,当即便语气轻柔地询问:
  “哦?温爱卿有何事启奏?”
  温清衍微微俯身,朗声道:
  “启奏皇上,常言道居安思危,这次绍城之危看似已经得到了完美的解决,但其实契内里却暴露了国库的重重危机,还望皇上明鉴。”
  温清衍此话一出,朝堂上的气氛顿时便有些微微的凝滞。
  要知道现在从皇上到大臣们,都在为了绍城与国库之危得到解决之事高兴不已,温清衍这话,和给人泼冷水又有什么区别?
  为人臣子的,最重要的是要懂得看人脸色,温清衍能在短短六年的时间里以如此快的速度晋升,又怎么会是不懂得看人脸色的?
  既然如此,那就只有一个解释,温清衍是故意在这个时候说出这样一番话。
  但是这样做,又有什么好处?
  惹恼了皇上不说,也会给厉王府带去一些麻烦。
  毕竟国库有危,首当其冲会受到影响的,便是征兵与厉王殿下的兵部。
  谁不知道,这温家几位公子因为温六的缘故,同厉王府极为亲近?
  所以现下温四公子说这话,到底寓意为何?
  也是在这个时候,殿中响起了皇帝的声音:
  “不若温爱卿与朕说说,这怎么就危机重重了?嗯?”
  众人明显能够感觉到,皇上虽然没有生气,但也显然不如刚刚那般愉悦了。
  若是聪明一些的人,此时恐怕就会随便说一些自己错了的话圆过去。
  然而温清衍却像是没有察觉到皇帝的不愉似的,直接开口:
  “既然如此,那微臣便斗胆,与皇上说上一说。”
  紧接着,温清衍便直接说出了这次募捐所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
  这次募捐能够如此成功,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因为《京都日报》的副刊,勾起了百姓们心中的共情。
  二则是因为皇上这么多年的仁政,百姓们都知道天齐国库空虚不是作假。
  三则是这是天齐开国以来的第一次募捐,第一次问百姓要钱,总归是要容易一些的。
  但若是以后朝廷再遇到绍城雪灾这样的情况呢?
  难道又要找百姓要钱吗?
  第二次或许可以,但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若是次数多了,频繁了,百姓心中想到的恐怕就不是灾民可怜,朝廷的不容易,而是朝廷的贪得无厌甚至是无能。
  所以募捐一事,可一可再不可三。
  今日能够站在朝堂上的,都不是无能之辈。
  现在听到温清衍这番话,众人再细细一思索,发现这并不是温清衍危言耸听,而是事实的确如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