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王妃他富可敌国 第128节 (第1/2页)
早就已经在官场上学会了做事留三分,说话拐弯抹角的大臣们,还是第一次遇到顾砚书这样如此直白的人。 被顾砚书惊了一跳的大臣们完全没有注意到,原本坐在主位上做壁上观的皇上的眼中,眼中有一丝趣味一闪而过。 大皇子则是眉头微皱,反问道: “厉王妃何出此言?” “何处此言?” 顾砚书眉头微挑,语气微微上扬: “这京中谁人不知,本殿是个不学无术的草包,就勉强认得几个字,现在大皇兄却非要让本殿行这飞花令,不是想看本殿出丑是什么?” 一句话说的那叫一个理直气壮掷地有声。 其实若非要让顾砚书飞花,顾砚书还真不一定会束手无策。 华夏便有一句话,叫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天齐与华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平行时空。 华夏上下五千年,诸子百家,竞相争鸣,流传下来的千古绝句便不在少数。 但顾砚书却过不了心中的一道坎。 他可以将孔孟之言拿出来,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所有人都知道,孔孟之言是出自孔孟二位圣人之口。 他做不到将旁人的功劳据为己有。 既然不能背诵,顾砚书本身又不会作诗,便干脆剑走偏锋,直接掀了大皇子这个棋盘。 不得不说,顾砚书这不按常规出牌的方式,的确打了大皇子一个措手不及。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 个世界上居然还有顾砚书这种人,仿佛不学无术是一件让人很自豪的事似的。 就在大皇子不知该如何作答之时,坐在一旁的四皇子微微叹了口气,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厉王妃误会了,都说传言不可信,大皇兄只是觉得京中那些传闻都是对厉王妃的诋毁,这才提出了这个要求,并非是想要看厉王妃出丑。” 这话倒是给大皇子提了个醒,想也不想便点了点头: “对!本殿也是以为传闻并不属实。” “那大皇子现在总该知道这传闻是真的了吧?” 顾砚书扬了扬下巴,看着大皇子的眼神非常明显,飞花令到底还要不要从他开始? 这个时候,大皇子还能说什么? 若是坚持让顾砚书飞花,不就证实了顾砚书刚所说的那一句他并不是想玩行酒令,而是想看顾砚书出丑? 这种事大家私底下明白便好,哪里能摆到明面上来说? 大皇子张口欲言,坐在主位上一直没有说话的皇帝先大皇子一步开了口: “既然厉王妃都这样说了,这飞花令厉王妃不参加便是了,既然行酒令是老大提出来的,那便从老大开始吧。” “是。” 皇帝都开口了,大皇子还能说什么?自然只能点头应是。 反而是站在一旁的顾砚书,迟迟没有给出答案。 秦渊见状,眉头微微上挑,不由出声询问: “怎么?不让你参加你也不乐意?” 语气中没有任何不满,似乎还带着一点长辈对晚辈的揶揄。 顾砚书对人的情绪感知异常明显,当即便顺杆向上爬,用不大不小的声音嘟囔着: “儿臣刚刚才给了彩头呢……” 说话的同时,眼神还不忘向那太监手中的托盘瞟了瞟。 那一脸肉疼的模样看的皇帝倒是觉得有些新鲜: “你那香囊能值几个钱,在朕面前演什么戏?你是玻璃少赚了?还是茶楼少赚了?” 岂料顾砚书却一脸不赞同,继续嘟嘟囔囔地反驳着: “生意归生意,彩头是彩头,这怎么能混为一谈呢?” “那你的意思是,你既不想给彩头,还不想行酒令?” 皇帝这下是真的快被顾砚书给气笑了: “天下哪里有这种好事给你 全占了?” 或许是见皇上生气了,这下顾砚书是彻底不敢再说什么了,连忙俯身应答着: “父皇教训的是,儿臣知错了。” 只是那脸上的表情,怎么看怎么透着一股委屈。 也就是温清霄今日不在,若是在,指不定会指着顾砚书说上一句,就这做派,还好意思说他表里不一? 论起撒娇来,顾砚书这熟练程度也不遑多让。 皇上明显是被顾砚书脸上的委屈给逗乐了,颇有些无奈地开了口: “行了,不就是个彩头吗?瞧把你给心疼的!小得子,来把这拿给厉王妃,没得让旁人说我皇家欺负新媳妇儿!” 说话时,秦渊直接从拇指间褪下了一枚玉版纸,放在到了王公公的手中,示意他拿给顾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