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烂柯棋缘 第78节 (第3/3页)
自行脱落,将细枝安到剑鞘上,立刻嵌入其中沿着剑鞘缓缓生长婉转盘旋,大概一指长一个旋。 这速度并不快却也不慢,两刻钟过后,淡青色的剑鞘上多了一道盘旋的翠绿藤纹,少数地方还留有嫩芽痕迹。 嗡~~ 青藤剑再一次锋鸣。 “还差点还差点,不急!” 计缘像安抚一个急切渴望得到玩具的孩子一样拍拍青藤剑,然后继续自己的操作。 右手运起剑指,法力犹如细细剑芒,轻刺剑鞘之上,随着手腕和指尖滑动,两句刻文显现。 灵孕青藤,藏锋万丈。 字迹光晕一闪而逝,整个剑鞘也微微震动了一下,又回归自然。 “呼……好歹也是自己的东西嘛……” 看看青藤剑在那锋鸣不止,计缘也是笑了。 “去吧!” 嗡~~ 青藤剑带着锋鸣,“蹭”得一声滑剑入鞘,然后就没任何响动了,好似睡着一般。 计缘再次一笑,将青藤剑重新用青布缠好背在背上,标志着短期内一切心结已了,开始细思自己的修行问题。 不同于其他那些道行不深的修仙之辈,计缘甚至不需闭眼便可观现意境,山河之中天地苍茫,高峰之上丹炉鼎力。 一亩丹田烟波浩渺,翻腾充盈着法力。 如今随着计缘自己那套衡量仙道的准则在“德”“法”“心”方面齐头并进,道行也是日渐增长迅速,丹室法力边界已经不再是一亩丹田之地,或许用一亩三分形容更合适。 田虽然还是小,可架不住计某人丹炉大呀,炉中内藏乾坤,三昧真火升腾不息,其中蕴藏着腾腾丹气,随时都能转化补充为法力。 尤其奇特的是,这介于虚实之间的丹室,《通明策》上形容是幽暗中一亮室,意境丹炉架金桥。 而到了计缘这,丹室的一亩三分地周围并不暗,是若隐若现的意境山河,丹田之地的升腾法力则好似烟霞一般将丹田蕴藏,也不知是山河隐于丹田外,还是丹田隐于山河中。 计缘自觉修炼速度绝对是不慢的,或许那些坐在仙府圣境之地的修仙之人也未必比得上他计某人效率。 而棋子对丹气的需求似乎也有自身限制,偶尔量大偶尔几无,凝实的大虚无的少,总之正常情况下不影响计缘修行。 玉怀小练这一基础练气诀的运用也是炉火纯青,虽然还没有大练之法,但身内五行脏器所在本身已经孕育五行之气,所谓大练之法也不过根据自身特性选择一条更合适的修行道路,比如主太白金气或主癸水真阴。 高级是高级的,可没有又不会死,计缘的自我安慰就是,计某人现在就是齐头并进全面发展。 除了法力和身气上面的练法不落下,持续以纯净灵气滋养身魂的导气诀炼法计缘也从不间断,尽可能在每天特定时辰餐霞饮露。 计缘一边感悟身内情况,一边再次摸出随身携带的《通明策》印证自身所学,顺带也往后翻了翻修行相关的高大上内容。 据《通明策》所言,除了法力深厚与否,修行中还有两大关键标志,对于修仙之辈的道行深浅能有一定参考作用,即五气朝元和三华归一。 前者是身内五行之气大成并且灵动十足的标志,与个人修为法力深浅小天地勾连的星辰窍穴多寡和心关修行都有很大关系,并非人人能成就此异像。 《通明策》上曾言,不知从何时开始,修仙中人往往只要五气中有一气朝元,就敢堂而皇之自溢美曰“朝元之境”,算是有些可笑。 而后者三华归一,则真的是道妙“真仙”的象征,寓意修仙者不但精气神汇而合一,天地人三才间也是完满归一,是为玄关大通,非真道高人不能成就,而往往此类高人法力同样深不可测,不太可能有例外。